王宁德:光的原始状态
王宁德:光的原始状态
来源:Timeout 北京
作者:王晴
发表日期:2011.03

导语:作为一名公认的著名报道摄影师,王宁德用平面影像构建了一个极其私人和柔美的视角,为世人呈现了他所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的瞬间。

例如他之前的报道摄影作品《在小镇上舞蹈》,以游走江湖的一个乡村民间剧团主题,错落有致地把在小镇上讨生活的一群底层庶民的生活悲欢,做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呈现总结。而从2006年开始,他尝试运用摄影的方式建构一个纯属个人幻想的影像系统,端出了一道迥异于他的报道摄影的视觉盛宴——《某一天》(Somedays)。

《某一天》系列被安排在了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的三号馆展出。初春午后的阳光与王宁德为这个系列布置的那种疏离、梦幻的肃穆气氛浑然天成。在这一系列中,每个模特都没有直视镜头,与其说是在营造一出梦境呓语的哑剧,倒不如把它理解成一个个踏入回忆门的入口。精致而具有浓重戏剧感的布景和化妆让这些关于回忆的黑白影像更加鲜艳。王宁德在自序中曾经提到过意大利作家伊太洛-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的说法,瞬间即永恒。

在程昕东的另外一个空间,王宁德则呈现了另外两件与“影”和“像”有关的装置作品。

“《最后的晚餐之后》是用纸和阳光做出的一件作品,纸包裹起来的桌面,它的表面上闪耀着一些光芒,隐藏在下面的,是一些光线留下的影子,那是我想象的当晚餐结束之后留下的印迹。《125×18%》里,我用了125台自己研制的幻灯机,它能在一个很短的瞬间将影像投射出来,然后消失。我觉得它们能弥补摄影师的遗憾,因为那是他们在拍摄的时候刚好看不到的东西。同时我对幻灯有一种兴趣,因为和照片不同,那图像不是物质的,是真正的光影和‘幻象’,他们在远处打出一条直线,由黑白照片构成,‘18%’是摄影里面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标准的灰度。《呼吸》用了总量五千瓦的灯泡,在包围起来的一个巨大的柱子里面,它们以深度呼吸的节奏在明暗之间循环切换,唤醒或者让空间沉睡。”

当从空间后门进入以后,《呼吸》立刻就把观众带入了一呼一吸,一明一暗的巨大波浪中,那种巨大的张力也只有深不可测的海洋才能媲美,更似一场宗教膜拜。王宁德在与“影”和“像”的过招拆招中,让光离开相纸,离开幻觉的表现,回到原始的呼吸状态。

文/王晴

  • 博客
  •  | 
  • BIAP
  •  | 
  • Facebook
  •  | 
  • Twitter
  •  | 
  • 微博
  •  | 
  • 微信
  •  | 
  • 豆瓣
  • 注册
  •  | 
  • 登录
  • ©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2019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