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伦 他们讲的都是真的吗?
周轶伦 他们讲的都是真的吗?
来源:Hi艺术
作者:巩剑
发表日期:2012.07

今年是站台中国参加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Liste年轻艺术家博览会的第三次,去年他们以“蜜蜂之家”命名其带来的四位艺术家群展;今年同样的中心地段,展出的是1983年出生的周轶伦个展——“如果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在开幕后《Art Newspaper》的报道中,配图用的就是周轶伦作品,他们以站台中国为例,探讨年轻艺术家市场的未来潜力。


“如果你们说的都是真的”


在这样一个充满质疑的展览名称下,周轶伦自己对于创作主题的描述其实还有所不同,他认为更准确的概括应该是:他们讲的都是真的吗?因为在他看来,“讲”和“说”有不一样的意味,“讲”比“说”要正式许多,更容易和最直接的联想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授课。而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上了大学,实际上也只是“小学”刚刚开始。之前所有的求学经历、成绩分数都只是发生在一个屋子里面被动吸收的结果。在后来的交谈中我发现他对于文字有着特别细腻的认知、认同和理解,并且还是平行于绘画的表现层面的。他会把对画面内容的理解,写在个别作品的背后,比如《漂浮》的后面有这样一句:他们就像一些鸡块一样,看起来像飘在天上,其实他们撑在地上,下面才是天空。


这次来到巴塞尔之后,关于“他们讲的都是真的吗”,周轶伦有了更加确信的认识:“瑞士什么都贵,但质量也是最好的,比如食品安全,水也都可以直接喝”,他最近还听说了一个报道,就是当地人每个月有1500-2000欧元可以领,所以工作不是赚钱的目的,至少要不讨厌他们才会去做。如此环境、民生的对比下,他感慨的是地球的两边完全不同的局面:一半是做到最良性,一半却都是污染。而“他们”又指谁呢?肯定不只是老师,周轶伦认为可能是所有人,也可以理解为是控制世界的人们。“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告诉你世界是怎样的,但世界却并不如此。天秤座的人就是容易陷入到矛盾当中,即便这样,孙宁说周轶伦看起来愤怒,却从不发火,他有想法但不争论。

带上自行车的驻留项目

因为入选IAAB国际交流和驻留艺术家项目,周轶伦被邀请于6月3日至7月1日期间来巴塞尔学习和创作。喜欢骑自行车的他,就真的带了自行车一起来。谈起驻留期间的收获和难忘,我帮他总结了大概一共有三点:其一是工作室环境的变化,周轶伦在杭州的工作室堆满了好多旧东西,从小时候的衣服鞋子到可以废弃但看起来不坏的生活用品,只要能留的他都不扔;而在巴塞尔的工作室,虽然面积只有五、六十平米,但明亮干净。于是他突然对这样的氛围产生好感,作为创作的一部分,周轶伦说回来以后也要时常变换调剂。其二是随处可以用的材料,这次布展、装裱、甚至创作,绝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你在路上走着,就能发现很多好东西,比如还很新的木头;买东西的包装纸拿回来都可以继续用”,他说他珍惜这些东西,而发现材料的便利环境和使用“优质”材料的快感也给他的创造上足了马力。第三点是巴塞尔艺博会期间,他对装裱方式和展示技巧的学习。“巴塞尔太专业了,哪怕一张小纸片,装裱得体、悬挂到位,整体也会更好看”。他说自己原本是想用橡皮泥在这里固定他的纸上作品,但是到了现场后发现墙面不适合,会显得太散漫!还有展位后方的“秘密小屋”,也是开展前一小时搞定的,原因是突然发现了两盏吊灯、和不知何时、何人留下的一捧干花。而最引人注目的十字架装置,源于展厅墙壁上原本就有的一段德文,“我回去特意查了一下,意思是:上帝给我们空气和雨露”。

常常我会想,对于年轻的艺术和艺术家,说实在的,有才华不就是源于有真心吗?

  • 博客
  •  | 
  • BIAP
  •  | 
  • Facebook
  •  | 
  • Twitter
  •  | 
  • 微博
  •  | 
  • 微信
  •  | 
  • 豆瓣
  • 注册
  •  | 
  • 登录
  • ©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2019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