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辉个展 来自“无人区”的艺术情怀
庄辉个展 来自“无人区”的艺术情怀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付朗
发表日期:2014.11

      2014年10月25日,“庄辉个展”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拉开帷幕。只从展览的题目文字上几乎无法获取任何信息,它简单、直接,需要人们亲临现场去用心阅读和体味。庄辉不选择观众,但却如同自己做作品一样对艺术坚守认真而严肃的态度:“艺术是和有关系的人发生关系”。而在大西北的“无人区”陈设作品,又如何在站台空间与观众产生关系呢?
      其实,“庄辉个展”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展览,准确地说它应该是一个艺术项目。它由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部分共同组成,此次在站台中国空间的展示只是其中一环。今年3月,庄辉与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就该项目进行讨论;5月,艺术家驱车一路西行考察并寻找可能实施项目的场地;7月,确定了“无人区”的方位及作品安放点,并于8月通过媒体对外发布项目海报。该海报作为庄辉个展的项目之一成为此次活动的出发号角——8月18日由站台中国负责人陈海涛带队,宋元元、吴宏伟、申天宏、庄辉及其他工作人员从北京出发奔赴内蒙古西部地区。细看海报,也为本次展览埋下了伏笔:该项目只有开始日期而没有截止时间及场地信息,它无疑是一个陈列在漫长时空之间不断生长的作品。



庄辉现场为媒体和观众导览介绍

      第二部分是四件被安置在“无人区”的装置作品(《倾斜11度》、《木工师傅的边角料》、《无题》、《图库-A57104563》),以及在青海和新疆交界处一个已经荒废的自治县旧址残垣上绘制的作品《寻找牟丽丽》。作为实物的作品被永远留在了没有观者的无人区,与砂石相伴,孤立在星空与荒漠之间。而作为记录的照片及视频则在站台空间展示,带领人们跨越时空,寻找大漠之上的记忆与情怀。
      作为该项目第三部分所呈现的,恰恰就是在站台中国空间举办的这次开幕发布活动。它将设定在遥远距离之外的作品以视觉形式传递给空间的现场观众,在营造巨大时空反差的语境下向观者娓娓道来——这是一段辛苦的历程,它也许和时空有关,却更多的是艺术家的一种态度和思考,对于艺术,对于艺术家身份,以及年逾五旬的艺术人生……

庄辉:“艺术家应该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自己”
      庄辉的作品以其对个人生存及集体状态、历史记忆与社会现实的独特叙事和呈现方式而广为人知,往往包括一系列社会考察及长时间的调研,使之成为历史变迁的记录者。而本次展览,与其说是庄辉对其人生逾半的回望,不如说是其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对执念的再一次强调和发声,抑或,是其对自身和当代艺术生态的探索与回应。
      通过和庄辉的对话,不断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心生敬意。他对于艺术的态度严谨而虔诚,并以一种极其实在的方式去履行自己作为“艺术家”这一身份的职责,坚守对艺术浪漫而纯粹的追求。“人这辈子活着,和自己发生关系的事情并不多,且真正有兴趣的东西更不多,想来想去跟自己有关系的就是艺术的那点魅力吧。对于这一点,还是要有态度和要求的,做艺术也是要好好工作的,”庄辉的话总是这样简单,却着实实在。
      在当代艺术生态中,艺术家逐渐成为艺术系统链条上的一环,从最初被上帝所选中的艺术创造者沦为被市场所选择的艺术生产者,卷入画廊、美术馆、艺术机构、选拔等一系列运作之中。它宛若一个巨大的机器越转越快,制造出漩涡吞噬着艺术家的个体判断。清醒的人们会看到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艺术家被这一系统所绑架,服从于它的运作流程及趣味导向,奋力拥挤在一条被操纵的通向所谓“成功”的“康庄大道”上。而对于庄辉这样的艺术家来讲,这种惯式和固化无疑是种巨大的损失,也是对艺术自身的抹杀。
      “艺术家不是一个制造景观的角色,这一职业所独有的观察能力、趣味及想象力是最为宝贵的,”在庄辉看来,很多事情大家都能做到,而有些事情只有艺术家才能做到,这才是艺术家这一身份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才能及魅力。而这一才能本应从内心出发,甚至些许的固执己见,坚守那从初心而来的虔诚信仰。再观此次展览,选择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中呈现,跳出嘈杂的艺术市井,想必也是庄辉的执着与回应吧。

庄辉,“一个很有厚度的艺术家”
      站台中国艺术机构负责人陈海涛谈及庄辉时说:“他是一个很有厚度的艺术家”。
      庄辉的作品总要经过无数调整和检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筹备及酝酿,而又以一种极其“轻微”的方式呈现。这样一种产出方式给观者提供一个轻松简洁的切入口,而当你跟随作品走进庄辉的世界,才会一点一点慢慢挖掘到作品之下的用心和抱负。
      的确,用心的累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此次“庄辉个展”项目,途径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厢式货车和越野车一路奔波——这是一次漫长的旅途。在靠近蒙古边境的戈壁腹地,庄辉在这片“放眼五十公里”罕无人际之地安放了这四件大型装置作品。
      而出其意料的是,这些作品并没有因为旷野的广袤而被其吞噬,反倒是汲取了戈壁的壮阔,仿佛是整个天地都将能量灌注并集中在作品身上一样,风起云涌、大漠飞沙、日出日落——戈壁的变幻莫测宛若巨大而鲜活的幕布,作品静卧在“无人区”的怀抱,仿佛随之呼应、生长——它们就这样自然的合为一体了。
      这是庄辉之前从未想到的,这也给艺术家带来新的思考:往常的作品陈列于公共空间中,总是涉及到空间的对比和较量,笼罩在人工光照的区间内,作品本身成为“被比照”的实物而存在。而放置于空旷的荒漠,自然的广袤恰恰消解了狭隘空间的束缚和参照,作品从已经被赋予固定解读的艺术机构中拯救出来,它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气息并同这瞬息万变的戈壁一起活了起来。在此,作品面对的是包容,而非力量的制衡与对抗。
      厚重的还有这位西北汉子的乡土情怀。1999年夏天,庄辉和朋友从洛阳骑行至拉萨,途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并认识了当地姑娘牟莉莉。她对他们十分好奇,并带二人去附近的当金山观日落,两人当时分别和莉莉合影留念,其照片被庄辉保存至今。二十年后,庄辉故地重游却不见当年的县城,原来,它早已整体搬迁了,而那个座满载记忆的老城除了在地图上有一个叫博罗转井镇的地名以外已成废墟。庄辉寻着依稀的记忆找到了当年的清真寺,并在老城废弃的土墙上按照当年的照片创作了两幅壁画,取名“寻找牟莉莉”。此地距离第一现场的展览近一千公里,也算是两组作品的相互关照了。令艺术家没想到的是,故地重游的不只他一人,在创作“寻找牟莉莉”期间,总有曾经在老城居住的人们回到这里怀旧、野炊,而他们看到庄辉的作品、听着庄辉的故事,也分享着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情愫。时过境迁之下留存的是记忆深处的温暖,孤冷荒凉的故里颓象更让游子回眸牵挂。
      回不去的就是回不去了,空城把旧时光留在了记忆中,庄辉把作品留在了戈壁上,能带走的只有遥远的念想罢了。好在,好在还有这深沉的情怀和念想。 
      庄辉在站台的展示,并未陈列出此次计划的所有资料、地图、笔记和素材,而是通过部分照片和视频营造一种“只言片语”的语境,仿佛一种“放飞”的状态,为观众留出遥远戈壁的一片辽阔空地,牵引到远方一同翱翔。还是他那句话,“艺术本来就需要有点儿想象力的”,庄辉个展以一种缺席的方式将在场的观众引入他的故事,在时空交错之中领略他的浪漫与情怀,坚守与态度。

      这是一回永无截止的展览,它承载着庄辉的执念在戈壁肆意生长,饱经风霜甚至磨砺成砂;它寄存于每个观众的念想中,未知却真实存在过。前路漫漫,庄辉,一路前行,永无停歇。


庄辉个展站台中国空间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 博客
  •  | 
  • BIAP
  •  | 
  • Facebook
  •  | 
  • Twitter
  •  | 
  • 微博
  •  | 
  • 微信
  •  | 
  • 豆瓣
  • 注册
  •  | 
  • 登录
  • ©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2019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