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
绿光
王将
2020.04

“绿光”一词来自于艺术家沈正麟的提议。当我询问他的意图时,他的回复让我惊讶,因为我得到了一个听起来有点温暖的答案。这里,不妨先引用一下他的原话:

 

“绿光是一种罕见的光学现象,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的短暂时刻才有机会被看到,对我而言,绿光带有一种人文主义情结。在这次展览的新作品里,我有意让亮部颜色包裹在大面积的暗色之下,为的是毫无保留地赞美那一瞬间的珍贵。”

 

这种解释让我想到法式文艺片中的情感桥段,似乎要迫不及待地展开一段浪漫之旅,然而对于这种修辞激起的假想必须在这里终止。因为艺术家性格上的含蓄或狡黠,都会在话语表述中产生一些复杂的成分,一味偏信便会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出现脱轨。另一方面,艺术家的话语策略总是建立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之上,意图让每位观众都来参与到对作品的开放式解读之中。因此,为了能够更加冷静地去理解展览中的这些新作品,必然要直面作品,必须得看得更细。由细节的品读与论证来组成具有说服力的阐述,才能真正澄清这晦暗不明的“绿光”到底照亮了什么?

 

展览《绿光》所提供的是《虚拟圣殿》与《Mnemosyne》(记忆女神)两个系列的展示,前者是艺术家沈正麟更近期的实践与推进。从基本面貌来看,前者描绘了具有某种“未来感”的空间,后者是对古典神话雕塑的刻画。同时面对这两个系列的观众,必将在时空感知上经历强烈的心理差异。而这种分裂性出现在同一位艺术家的创作中并不多见,何况它们的完成时间又是如此靠近。

 

过去、现在、未来——心理学中将文艺创作的时间取向归纳为三种类别,它们本可以作为艺术家创作的分析路径,诸如适用于一些当下广为人知的艺术样本。不论对上古图腾的撷取,或对晚近政治时期的回眸,或对当代社会情境的记录,或对后人类景观的异想,都能反应出艺术家较为固定的时间心理取向及审美趣味。但单一模版似乎并不适用于沈正麟的创作,他的思绪总是在距离悠远的时空片段间瞬移。特别的是,两个系列中的时空差异,似乎被一种隐秘的形式能量调节得尤其和谐。它们互相呼应,显示出一种联系。

 

在《虚拟圣殿》与《Mnemosyne》(记忆女神)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联系?从作品标题的词义来看,这是一个关于神殿与神的言说。现代/未来神殿与古代神像的组合,共同指向了“神话”建构的方式。而这种时空并置实际上隐喻了现代神话学的理念——当代世界的传奇未曾脱离过上古神话的“原型”,公共生活中的特定空间也充当着诸多新型异教崇拜的圣所。在此我更愿意将《虚拟圣殿》作为重点论述对象,并不时与《Mnemosyne》进行参照,来开展对沈正麟作品中图像和绘画语言的细致勘查。

 

1.守殿人

 

《虚拟圣殿No.1》作为整个系列的开篇之作有着序言般的意义。当我们的视线还无暇理清画面中的空间秩序,一个被黑色工业胶衣包裹的人形,如同蝙蝠状地倒挂在近景之中。胶衣刺目的明暗对比,将人形化约为两级化的黑白层次,隐匿在具有抽象倾向的画面空间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人形在平面布局中呈现出45度角的倾斜姿态,这种对角线构图在宗教绘画中常被用于描绘圣灵的主题。在沈正麟过往创作的大幅抽象作品里,这样的形式结构也被用来表明绘画主题的宗教属性。他对这一形式的运用在过往的展览文本中曾有一些阐明:2011年的巴黎之行中,由圣母院玫瑰花窗倾斜射入教堂内部的光线,带给了他持久的触动。此后通过对古典宗教绘画的考据,使他体会到对角斜线构图的深刻意味,并将此与教堂光线的斜射形式看做是一种具有神圣力量的联系。而现在的画面中,胶衣人形却成为了“圣显”情境中的主角。在那贴身包裹的胶皮之下,诡异隆起的躯体也许预示着某种变异。

 

胶衣符号并非只是质感强烈的视觉材料,它也黏连着复杂的当代社会文化标签。对它的讨论可以涉及诸多次文化的议题(恋物文化、朋克文化、BDSM),而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艺术家提供给观众的“恋物”视角——它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操作。恋物现象在当下纷繁复杂,被不断地正当化的同时,其隐秘性亦在不断地向每个个体的私处深挖。欲望的矿藏被发掘,又是否是在被过度开采呢?绿光下的胶衣人形亦拧结着纵欲及克制,似乎在他身上正持续着一种欲罢不能的爽感。通常圈友会将胶衣视之为第二皮肤,因此它成为了欲望的投射之处。在作品中,艺术家对这层皮肤的执迷,体现在他对每缕光泽不分具细的专注描绘。同样观众可以在面对《Mnemosyne》系列时,获得类似的感官经验。艺术家提供的视点与大理石雕像之间有着极其亲近的距离。对于大理石肢体与表面的特写,诱发观众用一种被赋予了触感的目光,去摸索这些被极尽刻画的形体。也许,在《虚拟圣殿》中这位身着胶衣的守殿人形象,正是当代恋物情结的拟人化实体。

 

2.另一个世界

 

当我们继续去阅读这些绘画,一个空间的全貌逐渐展开。空间设置了绿色光源,是我们在诸多当代场景中习见的样式。这种人造绿光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也有不少可供参照的范本,诸如埃利亚松的绿光计划与布鲁斯瑙曼的绿光空间。艺术家们通过使用绿光来营造一个非日常性的空间。它在那里是具有明确指向的象征符号,或者作为激发观众情绪的存在。

 

但在沈正麟的绘画作品中,绿光并不是一种材料,而是绘画对一种现实景象的选择与形式的重构。他在项目自述的文本中提到,激发《虚拟圣殿》的灵感来自于一家广东的知名夜店。正是一次亲身体验让他意识到,在特定公共空间与宗教仪式场所之间存在着共通与演绎的关系。光,是建构宗教空间的重要元素。以自然光采集为照明途径的建筑范式,成为引导信徒沉浸宗教氛围,激发上帝信仰的方式。人工照明在其中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也意味着人在神灵崇拜之中所应表达的谦逊。

 

而在沈正麟所描绘的“圣殿”之中,人造绿光成为了主角,它弥漫出人的骄傲,不分昼夜地照亮人造之物。因为这些人造绿光,我们得以看清这个幽暗的空间,也可以发现,当光遇见镜面,光被折射后映现出更多被视线遮蔽的景观。一方面“圣殿”中的镜面陈设,让我们联想起某些宗教寓意,镜子往往被隐喻为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另一方面,非常规的作者视角与延展的镜面空间,使作品突破了传统的刻板范式,与欧洲古早的建筑内景绘画产生了巨大差异。那些18、19世纪的老画师代代沿袭着水平透视的规则,一丝不苟得刻画着古典宗教建筑的制式。与其相比,《虚拟圣殿》是艺术家沈正麟自由视线的定格,这样的取景方式更多地依托于对抽象形式的体悟。画面中抽象结构/空间的力场,也将观众的意识引入了一个充盈着信仰与能量的形而上世界。这种抽象化取向在《Mnemosyne》系列中既已显现,雕塑的身体被画框截取,完形的轮廓被打破,具体的主题被隐蔽,物象边缘成为了分割矩形平面的线条,画面充盈着具有情绪力量的蓝色调式。《虚拟圣殿》与《Mnemosyne》都从具象绘画的领地对抽象世界进行了一次探步,而前者无疑走得更加深入。

 

3.崇拜与祭祀

 

Mnemosyne》中的雕塑,纪念了诸神的传说,而《虚拟圣殿》则建构起仪式化的场域来行使着某种隐秘崇拜。在双联画《虚拟圣殿NO.9》中,画面中央的前景出现了黑色皮肤的头颅。在面具和头盔的装束下,这一形象酷似一位召唤原始灵性的音乐DJ。背景空间中流线型态的结构和内饰,则具有一种未来主义的美学特征。二者共处并激发出穿越原始和未来的时空冥想。而在另两件作品之中,观者即能看到这种冥想所唤醒的奇异事物。《虚拟圣殿No.7》中出现了令人惊悚的血盆大口,穿过尖牙与血舌,我们的视线便可以掠见欲望的深喉,这是一个目光无法穷尽黑色深渊。据沈正麟的描述,张口的符号是出自于滚石乐队的标志变异,而我也曾在某部邪典电影中见到过类似的形象。但让人心中不明的是,这样的形象,究竟是嘶吼还是掠食?是畏惧还是崇拜?《虚拟圣殿No.11》是该系列中尺幅最大的单件作品,加之对称性的构图,更显示出它在系列作品中的中心意义。沈正麟在这里挪用了培根的经典符号,一整块从中央剖开并悬吊着的牛肉。肉的刻画手段使用了一种意象化的强烈笔触,观者对它的视觉认知恍惚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它正恰当地隐喻了生命的易朽。食与肉,两件绘画的互文让我想起了关于普罗米修斯的祭祀神话:他应许了神与人分食约定,将象征永恒的骨留给神,将不断腐朽的肉分给人,这终使人无法逃脱生命的穷尽。回到这件描绘肉的作品,吊诡之处在于,它的构图与形式线似乎隐现出了宗教绘画中的 “复活”场景。由此它带来了另一种悬疑——这里的肉,是祭祀神灵的贡品?还是图腾崇拜本身?在每个现代人心中,都会有个人立场下的答案。

 

展览《绿光》在《虚拟圣殿》与《Mnemosyne》双系列的呼应关系中,勾画出神话的仪式场域与时空变异。绿光,是艺术家沈正麟绘画内部照见内容的人工光源,也成为作品讨论的主题本身。它所包含的复杂意象,包括自负、悬疑、未来、神秘。在这一语境中,对绿光的创造是人类意欲彰显自身神性的举动。同时,绿光在《虚拟圣殿》中的照见之境,则是现代文明对宗教仪式空间的模拟与异化,它所力图建构的正是人类自我崇拜的新神话。但我们必须清楚,人造绿光在这些“圣殿”中所建构的只是一种现象。对神、神话的追求并非在一种科学制造的现象中可以安稳地觅得。神、神话尚还存在于道德秩序中,存在于某个不言自明的领域内。所以,“虚拟圣殿”本身也显示出一种讽喻意味。而《Mnemosyne》正像记忆女神一般,为观者带来一种历史的回

 

望与比较,提醒我们不可轻视那些隽永的传说。灾难、奇迹、英雄、魔鬼——古老神话中所蕴含的一切原型,都将在每个当下,以全新的形式,不断地上演。

 

正如在这个展览所处的时间,Covid-19引发的全球性危机正复现着远古时代的洪水神话。一种严重依赖现场参与的展览与市场模式被疫情冲击而出现停顿,它也引发了艺术世界的动荡。在书写这个结尾的此刻,手机页面跳出一条令人不安的快讯——佩斯艺廊总裁马克格里姆彻感染病毒,所幸的是病情正在好转。但愿能在这位业内模范身上重现英雄之旅的故事,克服宿命之中的磨难,带回更多“希望”的征兆。此刻重审展题《绿光》,我也希望它在作为沈正麟作品的理性概述之外,能为观众带来一些温暖的寓意。

 

2020.04.09 20:00 北京

相关作品

虚拟圣殿 No.5
虚拟圣殿 No.5
布面油画
111.3x161.3cm
2019
虚拟圣殿 No.3
虚拟圣殿 No.3
布面油画
111.3x161.3cm
2018
虚拟圣殿 No.2
虚拟圣殿 No.2
布面油画
111.3x161.3cm
2018-2019
虚拟圣殿 No.1
虚拟圣殿 No.1
布面油画
111.3x161.3cm
2018
Mnemosyne 190818
Mnemosyne 190818
布面油画
51x38cm
2019
Mnemosyne 190325
Mnemosyne 190325
布面油画
51x38cm
2019
+
+
+
+
  • 博客
  •  | 
  • BIAP
  •  | 
  • Facebook
  •  | 
  • Twitter
  •  | 
  • 微博
  •  | 
  • 微信
  •  | 
  • 豆瓣
  • 注册
  •  | 
  • 登录
  • ©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2019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