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手机里都有表情包。“表情包”显然是移动互联网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不能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为文字提供带有情感的场景——日语里把它叫做emoji,就是“颜文字”。emoji后来发展至表情包,文字和图像的错位酝酿着复杂的语义,不可名状,又令人忍俊不禁,这就是互联网文化最精彩的细节之一。
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
图文并置在意义上引发歧义的鼻祖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的法国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格丽特 (René Magritte) 。作为20世纪哲学向符号学转向大潮中的弄潮儿,《这不是一个烟斗》成为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他画了一只烟斗,并在画上写了“这不是一只烟斗”——这是一张画,不是烟斗,而又是一张关于烟斗的画。在能指与所指的悖论中无限循环,落入《普通语言学教程》为自己设下的陷阱。
作为精英文化的一种,艺术一直与大众文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即便是回应大众文化的艺术类型,也多是将流行文化作为材料使用,即便是马格丽特借用了日常物品“烟斗”作为引子来创作艺术,其中晦涩的语义还是叫人难以捉摸。
艺术家并不是单独完成艺术创作的。因为观众也接触作品,也会解读和诠释作品的深层含义,这也是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
杜尚
杜尚的一大贡献就是将一部分权力交给观众,那么观众完全可以带着艺术家出让的这部分权力走进展厅。站台中国12月推出的展览《所有 / ALL》,让我们有机会从最表面的形式入手来进入刘港顺的艺术世界。“不要停”,老司机们已经狠狠地踩下了油门。
“不要停”,Adult Video的经典台词在马赛克方形的背景上显现出特殊的含义。能指与所指之间就如同苹果公司的产品一样完美贴合。“艺术无用,回家吧”、“绝不工作!”刘刚顺的一系列作品已经被圈里人直接当做表情包用来揶揄现实。
但是,这不只是表情包。
重要的是现场
约瑟夫·科苏斯(Joseph Kosuth)1965年的作品《一把或三把椅子》几乎是用作品告诉了观众——不来现场也是一样。一把真实的椅子,一张椅子等大的照片和一份打印的字典上关于椅子的解释。“观念艺术”(concept art)几乎是一个分水岭,将“观念”推向前台,而将技术拉直舞台的后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混杂着嬉皮士运动,西方当代艺术完全颠覆了艺术传统而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随着Curation(策展)观念的推进,“现场”再次被珍视。《所有 / ALL》的策展人崔灿灿整理刘港顺20年来的一百多幅作品,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以三次展览的形式呈现。三次展览分别以“观念三要素”、“历史的笔记”、“午夜出版社”来对应刘港顺在形式语言、文化诉求和社会行为等多个维度上的探索和实践。
12月23日开幕的“观念三要素”从作品《不要放弃那条船》开始,崔灿灿以构成空间的“建筑”、构成比例的“构成”,以及构成符号的语言和数字串联起刘港顺的第一部分创作。
如果要试图“读懂”刘港顺,那可能真的有些费力。不管是“不要放弃这艘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是“熵”所代表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再或是“包豪斯”建筑背后的时代背景和设计理念……曾于湖北黄石经营“后人类书店”的刘港顺是将人文主义揣在怀里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虽然观众是参与创作的的一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的“表情包”来理解他显然是肤浅的。
重要的是现场。刘港顺以绘画的形式回应20世纪现代主义的历史,蒙德里安、马列为其、格罗皮乌斯、丹尼尔·布朗、索尔·勒维特……理念、图像、文化事件编织成一部独特的视觉史,正如刘港顺用绘画的方式制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史。
刘港顺钟情于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化与图像,这与1960年代人所处的时代和接受的主流信息有关。除了策展人对展览线索的梳理,画面的质地同样是值得被珍视的细节。与越来越精致的青年艺术不同,他作品中色块的分割和线条的勾勒全部徒手完成,在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他说:“我希望通过这些绘画的细节将人的痕迹留在画上。”这几乎可以被视作是对全面数字化生活的最后抵抗。
就像所有的“表情包”一样,表面的狂喜都暗示着复杂的情绪。了解刘港顺,才有可能知道“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不要停”是对生命的催促。而正宗的“现代主义”并不是要引入对世界的悲观体验,刘港顺的艺术显然是严肃而沉重的。
这可以是表情包,但也不只是表情包,。“观念三要素”之后,“历史的笔记”、“午夜出版社”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让我们了解一个完整的刘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