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绘画与马刺—汪民安
汪民安
2009.06
王音是一个理性艺术家,他所有作品都是精心构思的,尽管他不是十分在意绘画的细节,但是,他在意作品的针对性。他的作品总是要针对着一个语境,作品总是意有所指的,更具体一点说,王音的作品是针对着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他对艺术史了如指掌,他的作品就是基于这一点的反思,就是不断地将艺术史作为指涉对象来对待。他运用模仿,夸张,反写和戏拟等方式,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同艺术史上的作品发生勾联。这种勾联,决定了他作品的意义。表面上看,人们总是发现王音的绘画主题变化多端,好像抓不住王音到底要画什么。问题是,王音从来不是将要画什么形象作为他的出发点,相反,他的出发点是将画的形象和方式同绘画史发生关联――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理解王音的风格。他画的长腿女人,是对裸体感兴趣吗?当然不是,而是对他的老师辈的艺术家如何画裸体感兴趣。他的自画像是对自己感兴趣吗?当然不是,他是对80年代的美术教育机器感兴趣。因此,对王音的解读,就不应该从他的画面形象出发,而应该从他同绘画史的勾联这一点出发,这样,人们就能发现王音风格的纯粹性。如果从画面形象出发的话,人们总是发现王音的绘画不统一,不时尚,总是一些过时的“土”画,看上去确实是这样的,他要同绘画史发生勾联,只能是用过时的形象,过时的方式,过时的风格来画画。但问题是,王音的方式,就是要重新将这些土画纳入到新时代中来,并且让这些“土”画成为这个新时代的马刺。反过来,这个时代也不得不将这些不合时宜的“土”画激活。这就如同在说标准国语的人群中有一个操持方言的人出现了,人们听到了他厚重的口音,多少有些刺耳。但是,人们有时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方言背景。事实上,那些说标准国语的人以前都是有乡音的,但是,他们忘了他们的乡音是怎么根除的,王音的工作,就是重新找回这种乡音转化为国语的历程。这种口音并非没有它的特殊语法和语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音的工作至关重要,他远离了流俗:当人们陶醉于自己的艺术现实时,王音却像个苦行僧似的追问,这样的艺术现实是如何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