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经岩
付经岩
潘赫
2015.06

付经岩工作并生活在多少有些没落的城市沈阳,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经济,还是艺术在中心地区的快速发展对当地似乎并未产生太大影响。尽管一直以来,一些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工作并生活在沈阳,当地却从未形成独立的当代艺术生态,除了成为中心地区艺术生态的一部分,他们并没有其他选项可以选择。但沈阳与中心地区之间的社会形态距离,使中心地区的艺术判断对他们有时并不适用,但当地不完整的艺术生态链,让他们很多时候如西西弗斯般,不断建构又推倒自己的判断,于更深之处探索艺术可能性。只有参考这样一种语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付经岩的艺术实践。

观看付经岩的绘画时,我们暂时远离了信息时代的图像喧嚣。他的绘画有些“冷”,这既指他画面的冷色调,也指他的绘画中既失落了时间线索、又超然于时间流变的形象与主题。这种冷并非古典理想与平衡的时间超然性,而是源自他对普遍问题的个人思考,在这些思考背后,是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冷静认识。付经岩是一个冷静的人。他不凑时代的热闹,有意从世事流变之中脱身,但并不隐逸,而在与时代的关系中争取主动权。他的策略是“不合时宜”的“慢”。他认为在快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之中人只能依习惯行事,看似具有改变的自由,实则早已失去存在感。只有通过“慢”,才能找回对周遭环境的感受和认识,回复为完整的人。与人文主义理想相反,他更倾向于制造细节,传递看似无意义、平素为我们所忽视的细微感官信息。放慢速率让他能够以理性代替下意识的习惯或成见。他以理性的方式而非根据某种绘画习惯或规则来绘画,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并不存在。在每个细节之处,他冷静地选择,甚至连画框的制作过程也不放过。

付经岩的冷静并未造成意味的索然;相反,拒绝一劳永逸的绘画方式,赋予了他的艺术丰富的弹性。他避免标签化的风格,即使在同一系列作品中,也交替使用不同的光照方式,外光,内光,散光,聚光。他小心对待已形成固定指涉意义的绘画元素,使它与通常的功能和意义保持距离。类似的距离也存在于他作品中标题与画面的关系之间。绘画空间常常不再是先验的,先验空间的隐退为物体生发出自身空间提供了充足的余地。有时他的画面形状并不规则,画框也没有完全框住画面,画框和画面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我们也不能忽视付经岩自身的图像趣味,他不仅不回避趣味问题,还以它为原点做作品。正因如此,他的弹性并不抽象,而充满真实的能量。这也使他从趣味本身出发,注意到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图像,如健身卡上的肌肉男,或是中年刚刚发福的朋友,他将这些它们记录下来。但他并非依靠图片创作。他截取来自不同图片的不同形象,以造型、图绘思维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他没有采用图片思维的方式,尽管后者似乎在图像载体虚拟化的时代更占优势。他也经常在不同的作品中使用相同的形象。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微妙的绘画性选择,组合的形式不断游离于预想之外,但又不至于偏离。他很多画作中有单色涂画的背景,组成背景的细密笔触与画面中的形象具有某种关系,但我们如果将其解析为形象的磁场线、摄影式的光感或“非背景”,大概属于过度阐释,因为它属于不彰显的细节;一个或两个出其不意的圆圈有时出现在画面不明显处,拒绝解释;相互游离的轮廓与填色,有时明显是有意为之,但更多情况下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并置的两个相同形象往往具有绘画上的差别,但差别不导向意义。这种弹性使他的绘画拒绝被体制化、工具化,成为自足的个体,但也同时拒绝了将艺术实践系统化的倾向;这也是付经岩对他所处艺术语境的回应方式。


+
+
+
+
  • 博客
  •  | 
  • BIAP
  •  | 
  • Facebook
  •  | 
  • Twitter
  •  | 
  • 微博
  •  | 
  • 微信
  •  | 
  • 豆瓣
  • 注册
  •  | 
  • 登录
  • ©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2019741号-2